在中医学中,灸法主要包括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三种,其中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灸法主要是用艾绒制成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一、艾炷灸其是将艾绒放在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捏成上小下大的圆锥状艾柱,大者如半枣粒,小者如半麦粒,每一炷称为一壮。
1、直接灸:将制成的艾柱,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由于燃烧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2、间接灸:在施灸穴位上放一衬垫物,然后将艾柱放在上面点燃,按所放置的衬垫物区分可以分为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饼灸多种。
二、艾条灸用细桑皮纸或容易燃烧的薄纸,取艾绒卷成直径1.5厘米,长度为15-20厘米的圆柱体,越紧越好,制成艾条。将艾条一端用火点燃,对准施灸穴位约距2-3厘米,进行熏灸,使病人有温热感或轻微灼痛感。亦可一上一下如雀啄状或一左一右回旋熏灸,以灸至局部红润为度。此法使用简便,一般疾病皆可应用。
三、温针灸首先在选定的输穴上针刺,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并施行适当的补泻手法后,在留针时将2-3克艾绒包裹于毫针针柄顶端捏紧成团状,或将1-3厘米长短的艾条段直接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无热度后除去灰烬。艾灸结束,将针取出。适用于寒湿所致筋骨痹痛诸证。
患者应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灸法治疗,不能盲目自行进行相关治疗,以免导致烫伤或引起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