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快递怎么比平时慢了好多?”最近,不少跨境卖家发出这样的疑问。不仅慢,运费还涨得令人心惊肉跳。一位从事家居用品出口的卖家无奈地说:“去年旺季空运费用占了产品成本的40%,今年看样子只会更高。”
事实上,DHL国际快递的时效延迟和运费上涨并非个例,而是整个航空货运行业在旺季面临的系统性挑战。每年第四季度全球购物旺季期间,跨境电商订单激增导致航空舱位需求短期膨胀。
市场现状,DHL国际快递为何也变慢
近年来,航空货运市场出现了一个明显变化:电商订单不仅抢货机和客机舱位,还大量涌入DHL、UPS和FedEx等快递巨头的网络。结果是连DHL快递这样的专业承运商也难以保持以往的时效标准。
传统上,航空货运依赖两种运力:全货机和客机腹舱。全货机运力受限于飞机交付周期,难以快速扩张;而客机腹舱又因全球客运需求增长而被挤压。这种结构性的运力缺口无法通过短期手段弥补。
价格波动的市场逻辑
面对运力短缺,航空公司普遍启动“动态定价”机制。这种机制通过旺季附加费来抑制非紧急需求,同时将燃油成本波动(如国际油价上涨)通过附加费转嫁至运费。
轻抛货由于体积重占比高,承担的附加费成本普遍比重货更高,形成分层涨价效应。这就是为什么同样重量的货物,运费可能会有显著差异。
区域性政策如海关系统升级或环保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中转时间,进一步加剧了旺季运力损耗。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每年Q4季度空运价格自然上扬。
跨境卖家的应对策略
针对旺季运价上涨问题,智能物流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建议Q3/Q4季度出货的外贸人提前做好两项准备:出大货时一定要提前订舱,同时做好分批发送的打算。
出货计划方面,可以考虑将60%的库存通过海运提前备至海外仓,剩余40%通过淡季空运分批补货。这样既规避了旺季集中出货的成本峰值,又缓解了仓储压力。
通过包装减容降低体积重计费风险也是有效方法。压缩填充物、采用定制箱型等方式减少无效空间,避免轻抛货因体积重规则触发更高运费。
专业物流服务商提供的合箱、打卡板、打木箱等附加服务,能够帮助优化货物包装,最大化利用每一寸舱位空间,从而降低总体运输成本。
构建韧性物流体系
单纯依赖一种运输方式显然不足以应对旺季挑战。智慧型卖家已经开始构建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根据产品特性和销售预期灵活组合不同运输方式。
海外仓备货与直发包裹的混合模式正在成为行业标准。高周转率的爆款产品可通过空运快速补货,而常规商品则通过海运提前备货,实现成本与时效的最优平衡。
与物流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也非常关键。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能够为卖家提供优先舱位保障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在运力紧张的旺季尤其重要。
数字化工具的应用让物流管理更加精准。通过数据分析预测销售趋势,优化库存分布,制定最优发货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对旺季空运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