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临床较多见于头癣、体癣、股癣、足癣、手癣等疾病,不同类型其表现的症状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头癣头癣又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黄癣:头部黄癣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状鳞屑,之后形成黄豆大小的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除去痂后,其下为潮红糜烂面。可伴不同程度的瘙痒和疼痛,并有特殊的鼠臭味。
白癣:头部白癣皮损初为群集性红色小丘疹,可向四周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上覆灰白色鳞屑。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不同程度瘙痒。
黑点癣:头部黑点癣皮损初为散在的鳞屑性灰白色斑,之后逐渐扩大成片。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呈现黑点状。皮损炎症轻或无炎症,稍痒,愈后常留有局灶性脱发和点状萎缩性瘢痕。
脓癣:头部脓癣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性丘疹,逐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质地软,其表面在毛囊口处形成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愈后可留有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手癣和足癣手癣和足癣相似,根据临床特点分为水疱型、鳞屑角化型、浸渍糜烂型三种。
水疱型:皮损初为针尖大小的深在水疱,疱液清,壁厚而发亮,不易破溃,可融合成多房性大疱,撕去疱壁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糜烂面,干燥吸收后出现脱屑,瘙痒明显。
鳞屑角化型:皮损呈弥漫性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皲裂甚至出血,可伴有疼痛,一般无明显瘙痒。
浸渍糜烂型: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表面松软易剥脱,露出潮红糜烂面及渗液,常伴有裂隙,有明显瘙痒,继发细菌感染时有臭味。
体癣和股癣体癣和股癣基本皮损相同,如体癣皮损初为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继而形成有鳞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边缘不断向外扩展,中央趋于消退,形成边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且边缘常有丘疹、丘疱疹和水疱,中央可有色素沉着。自觉瘙痒,可因长期搔抓刺激引起局部湿疹样或苔藓样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