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是否影响了两国动漫的创作和市场表现?
从市场规模、产业链成熟度、商业化程度等方面,如何比较两国动漫产业的现状?
日本动漫在制作技术(如2D/3D动画、特效、配音等)上是否仍领先于中国?
中国动漫是否存在赶超日本动漫的趋势?
中国动漫未来5-10年的发展趋势如何?
对此,新闻晨报记者沈坤彧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中国动漫,全面超越日本的时机已经成熟,现在就是需要中国制造去引爆。
不得不说,日本动漫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02 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
日本二次元是在战后的废墟中诞生,其中包含了许多对现实的思考元素,如手冢治虫的反战思考,宫崎骏的环保理念,都融入到动漫作品之中。
反观中国动漫,过于专注于传统,重视故事,而缺少思辨,让国产动漫大多深度不够,也就容易偏于低幼。
不过,近年来在《大圣归来》的带动下,通过大鱼海棠、白蛇和哪吒等优质动漫,正在改变这一现状,其中思辨色彩的越来越浓烈。
事实上,也是上述IP能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一个关键。
从产业生态上看,中日动漫也有较大差距。
日本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其和中国二次元市场最大的区别,还不是拥有庞大的动漫创作机构和创作人才。
而是动漫衍生品的强大生产、制造和二次创作能力,并通过衍生品(谷子)达成动漫传播扩面、谷子全球赚钱的良性循环。其动漫和衍生品的营收比可以达到3:7。
在中国,谷子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国产动漫还是靠“票房”生存。
《哪吒2》成为了事实上第一个中国超级IP(本作大热、谷子大赚)。
后续会让更多国产动漫、游戏,都走上类似的路径,逐步拉平和日本二次元经济的差距。
至于技术,中国动漫已经和日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只是在动漫绘画技法。
尤其是漫画分镜头表现能力上,国产漫画还有一段距离,这是画师水准上的差别。
03 中国制造,如何引爆?
由此,中国动漫全面赶超日本的时机已经成熟,同时还有自己的优势,即:
由于周边衍生,国产动漫还处于初级阶段,也让其拥有巨大蓝海,而且突破能力极强,主要是三点:
其一是制造基础。
此前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动漫衍生品80%属“中国制造”,其中超过1/3产量来自广东东莞。
中国制造能力,可以为国产动漫衍生品打开全球市场。
其二是市场孵化。
从冰墩墩到哪吒,从盲盒、卡牌到更多玩法,中国谷子经济正在爆发,市场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国内市场前景广阔,海外市场也已开始拓荒。
其三是精品迭出。
越来越多国产动漫、谷子的成功出海,也在证明着中国学派的实力,更为周边衍生开拓市场创造了一定之受众基础。
同时,日漫目前老一辈的创作者正在凋零,尤其是鸟山明离世、宫崎骏封笔,更加显现出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
新的国民日漫近年来没有涌现,其整体都在吃老本,让日本动漫产业的未来有些动能不足。
对于中国而言,此刻是新生代崛起的状态,不局限于风格、形式,去大胆创新和争夺全球动漫话语权的冲进,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现象发生。
未来5年,中国动漫必须用自己传统文化融入动漫,形成差异化。
同时,还要增加东方哲学思辨,让作品从爆米花变成经典,去引发全球的共鸣。
这本就是当下中国动漫产业要不断突破和在全球获得更多受众的关键。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