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释名曰:月,阙也,满则缺也。晦,灰也,月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朔,苏也,月死复苏生也。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弦也。望,月满之名也,日月遥相望者也。
广雅曰:夜光谓之月。
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方山,日月所自出也。
五经通义曰: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阳也。
文选:月上轩而飞光。
乾凿度曰:月三日成魄,八日成光,蟾蜍体就,穴鼻始明。
尹子曰:使星司夜,月司时,犹使鸡司晨也。
尚书大传曰: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朔而月见东方,谓之侧匿。
礼记曰:月者,三日成魄,三月而成时。
史记天官书曰:月行中道,安宁和平。又曰:太阴之精,上为月。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
礼含文嘉曰:君致尊而制命,则日月贞明。
春秋孔演图曰:仁义之道,日月循纬。
汉书曰:元后母李氏,梦月入其怀而生后。
礼斗威仪曰:政太平,则月圆而多辉;政升平则月清而明。
张衡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蟾兔。又曰:姮娥奔月,是为蟾蜍。
淮南子曰:月,天之使也。积阴之寒气,大者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又曰:月者阴之宗,是以月毁而鱼脑减。又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姮娥,羿妻也,服药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又曰:画随灰而月晕阙。又曰:方诸见月,则津而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