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llection
-
1980 年 8 月 3 日,当小熊米莎留下眼泪的时候,无论对这个国家抱有怎样看法的人,在这一刻都被打动了。
■
冷战时期的奥运会
1974 年 10 月,国际奥委会第 75 届会议决定,由苏联首都莫斯科承办 1980 年第 22 届夏季奥运会。这是奥运会首次在社会主义国家举办,莫斯科曾在四年前申办过奥运会,结果输给了加拿大的蒙特利尔。
▲
莫斯科奥运会的会徽
为了在世界面前展示自己的实力,苏联政府为这次盛会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金钱。尽管莫斯科当时已经拥有足以承办奥运比赛的体育设施,比如中央列宁体育场就可容纳 10 万名观众,但仍大兴土木,新建和改建了许多场馆,仅大型体育场就从原先的 50 多个增加到近 70 个。再加上城市建设和改善交通等等方面,尽管苏联当时的经济状况持续下滑,政府还是投资了 90 多亿美元,创下了当时奥运会史上的纪录。
▲
莫斯科奥运会的主赛场、改建中的中央列宁体育场
▲
1980 年 1 月 1 日启用的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2 号航站楼
▲
1979 年建成的宇宙旅馆能够容纳至少 3000 人,可以独立地为超过 2000 人提供饮食
▲
1980 年建成的伊兹麦洛娃酒店由 5 栋大楼组成,据称可以容纳一万名客人。1993 年以前这里都是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最大的酒店
然而这一切都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打破了。1978 年,阿富汗发生多次政变,1979 年 9 月上台的领导人哈菲佐拉・阿明主张外交独立,因此触动了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这惹怒了勃列日涅夫政府。12 月 27 日,苏联军队发动了代号 “风暴 333 ” 的行动暗杀了阿明,并且扶持了自己中意的领导人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暗杀行动的第二天,苏联军队越过了阿富汗的边境帮助新政府镇压反对派。最终这场战争持续了 9 年零 3 个月 —— 而最初苏联政府以为 3 个月就会取得胜利。这场况日持久的战争也成为了加速苏联解体的一根稻草,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
阿富汗侵略战争中守卫阵地的苏联士兵
苏军刚刚入侵阿富汗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就对苏联下了最后通牒:在 1980 年 2 月 20 日午夜之前撤出阿富汗,否则美国将全面抵制 7 月 19 日开幕的莫斯科奥运会。这一声明没能得到苏联政府的理会,1980 年 3 月 21 日,卡特宣布美国将抵制本届奥运会,勃列日涅夫没有料到的是,这一抗议得到了 50 多个国家的响应,包括刚刚恢复奥委会合法席位的中国,此外还有西德和日本,等等。东野圭吾的小说《解忧杂货店》中也有关于日本退出这届奥运会的故事情节。
▲
莫斯科奥运会的海报之一。苏联政府试图向世界传达这仍然是一届象征和平的奥运会
▲
开幕式上出现的奥林匹克会旗。有 16 个国家虽然派出了参赛运动员,却没有持本国国旗参赛,而是用奥林匹克会旗或其它旗帜代替,有的国家干脆没有出席开幕式,只是举了个旗子了事
苏联人感到了不被接受的屈辱,尽管奥运会如期地举办完成了,但面对半个世界的缺席,很难用成功来形容。1980 年 8 月 3 日,即将卸任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心情沉重地宣布莫斯科奥运会闭幕,体育馆内响起了忧伤的告别曲《再见,莫斯科》:
看台的人潮渐渐平息
赛场的欢呼刚刚消逝
再见吧我们可爱的米莎
回到你的森林家园去
用微笑来告别不要忧伤
把难忘的回忆留在心底
希望我们达成所愿
希望我们再次相聚
多珍重啊朋友
心中温情化做友谊
爱之歌永珍惜
再见吧来日再相聚
我们曾一同分享胜利欢喜
惟有爱和友谊无尽
奥林匹克召唤声不断回荡
长留心中和歌声中
再见吧莫斯科告别再见
奥林匹克挥手远去
......
就在这时,会场上出现了这届奥运会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一幕,看台上翻板组成的吉祥物小熊米莎仍然憨态可掬地保持着微笑,左眼却突然留下了眼泪。那一刻,许多收看电视转播的苏联人民也都留下了热泪。随后巨大米莎造型的气球挥着手向大家告别,最终升空消失。
▲
莫斯科奥运会闭幕式
▲
随着米莎腾空离去,似乎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挑起了侵略战争的国家是否有资格举办象征和平的奥运会?奥林匹克又是否应该成为政治的筹码?国家的决定对苦苦训练了四年的运动员是否公平?这些疑问都和米莎的眼泪一起留在了 1980 年的夏天。
■
小熊米莎
小熊米莎(Misha,俄语:Миша)的设计者是苏联的一位儿童绘本作家维克特・奇日可夫(Viktor Chizhikov,俄语:Виктор Чижиков),最初他并不知道莫斯科奥委会正在举办一场吉祥物的评选。奇日可夫有个朋友碰到了委员会里的一位负责人,得知他们已经收到了超过 4 万份熊的形象的画稿,但仍然没有合适的。于是这位朋友建议奇日可夫和他一起参加评选,那时距离截稿日期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
▲
奇日可夫和他的小熊米莎
▲
奇日可夫的其它儿童插画作品
一直以来,熊的形象都代表着俄罗斯帝国和苏联,西方常以此来讽刺这个国家的巨大、残暴和笨拙。奇日可夫想创造一个更乐观的熊的形象,来反驳西方对苏联的刻板印象,最终在一个月时间内创造出了可爱、友好的米莎。
▲
系着奥运腰带的小熊米莎
1977 年 8 月,组委会从 4 万余张投稿中挑选了 64 幅入围作品并且举办了一个展览。展览当天,国际奥委会主席基拉宁停在了米莎的面前,“就是它!” 米莎成为了第 22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奇日可夫为此得到了大约 2000 卢布的奖金(当时苏联的人均月收入是 120 卢布)。
▲
莫斯科街头到处都伫立着欢迎来访者的小熊米莎
▲
开幕式上的米莎
▲
一处至今仍在使用的奥林匹克场馆,墙壁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壁画
做为奥运会的吉祥物,米莎承担了向世界宣传苏联的任务。莫斯科奥运会后,世界对苏联的看法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即使是现在,Youtube 网站的闭幕式视频下仍能看到各国网友的留言,表达他们看到米莎眼泪时的震动。
▲
米莎在海报上表现出了好客的姿态
▲
米莎化身运动健将
■
小熊米莎的周边
米莎确定成为莫斯科奥运会的吉祥物后,苏联就开始抓紧开发米莎的纪念品了,米莎被印在了邮票、杯子、火柴盒等等产品的上面,还被做成了胸针、香水瓶、大大小小的瓷像。现在世界各地仍有粉丝在收集米莎的纪念品,不过由于大部分产品都来自俄罗斯联邦和东欧国家,所以收集起来并不是一件特别轻松的事情。
▲
我的米莎,它们分别来自乌克兰、匈牙利、塞尔维亚、日本和美国
▲
米莎脚底的印章表明了它们来自哪个瓷厂
▲
一位日本网友的收藏
▲
出现在《Beams Home 3》上的米莎收藏
▲
米莎的邮票,这也是现在比较容易找到的米莎纪念品
▲
米莎图案的美术邮资封
▲
米莎图案的火柴盒
▲
印着米莎图案的玻璃杯
▲
我收藏的米莎的胸针,最小的只有 2 厘米,做工全部异常精细。米莎胸针的种类实际上比这还要多
除了苏联自己生产的米莎纪念品,1977 年时一家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玩具和礼品制造公司 “Dakin” ,从苏联奥委会手里买到了米莎的毛绒熊的制作版权。Dakin 的老板 Harold Nizamian 觉得这是个绝佳的商机,因为他得到了独家的海外许可权,等到奥运会开幕,一定会有无数人抢购他的米莎玩具熊。1979 年初,Dakin 开始以每个月 24 万件的速度投入生产,和 Harold Nizamian 预估的一样,可爱的米莎很受欢迎,他们迎来了很多订单,连苏联人都向他们回购。然后不幸的是,第二年发生了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美国政府宣布抵制莫斯科奥运会,并禁止本国公司经营与奥运会相关的业务,这时 Dakin 的仓库里还有价值 100 万美元的米莎无法出售。最后 Dakin 不得不将这些毛绒熊捐赠和清仓了事。
▲
Dakin 的米莎熊广告
在我心目中,米莎太可爱了,但是除了这些当年的纪念品以外基本上就见不到任何与米莎相关的物品了。尽管在世界各地也有一些米莎的爱好者,但米莎的关注度并不高,这与同样来自前苏联、同时也与奥运有关的动画形象 “切布拉什卡” (Cheburashka,俄语:Чебурашка)的境遇大不相同。
▲
外形介于小熊与猴子之间的切布拉什卡
切布拉什卡是 1966 年以绘本作品方式登场的角色,几年后作为定格动画发行了四部短篇故事,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之后,成为了俄罗斯代表队的官方吉祥物。切布在日本深受欢迎,不但出版过制作精良的日本版动画,周边也相当丰富,像 Medicom 这样的公司也出品过切布的玩具。
▲
Medicom 出品的切布
▲
2004 年的雅典奥运会之后,切布成为了俄罗斯代表队的官方吉祥物。2006 年的杜林冬奥会中,出现的是白色版切布拉什卡,之后又有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红色和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的蓝色版登场
而米莎呢,奥运会开幕前夕,苏联方面也拍过几部米莎的短片动画,不过基本上还都是作为奥运宣传而制作的。在 1979 年 10 月至 1980 年 4 月期间,朝日电视台播放了一部由日本动画公司(Nippon Animation)制作的动画剧集,名字是《米莎小熊》(こぐまのミーシャ),不过遗憾的是,片中的米莎谈不上可爱,甚至与米莎的原版造型没有什么相似之处。
▲
苏联制作的动画《小熊去哪儿了》(俄语:де же медвежонок),讲述了奥运前夕,米莎从玩具店走失,玩具朋友们四处寻找它的故事。片头部分有一部分实景,可以看到不少米莎造型的瓷雕像
再过几天,6 月 14 日,2018 世界杯就正式开始了,有不少球迷朋友会前往俄罗斯观看本次赛事,如果你也有这个计划,可以顺便逛逛当地的古董小店和二手市场,没准也能带回一只憨厚可爱的米莎。
文字:Lonely Mei
💭
更多小事
跳蚤市场不光能买到旧货,还能买到一个苏联海军的回忆
有个玩具 80 年前就能带你进入立体世界
爱猫的你不能错过这个展览
点击 “阅读原文” 直达 happymealbox 微博